![]() |
六年級(A) |
發佈日期:2020-11-29 |
我們這一班~六年級
20201129羅馬之所以羅馬
願你們冬日好,亦得安息!
繼秋季羅馬史主課程開始,我們看看時間的脈絡。孿生子的兄長雷穆魯斯建立了羅馬城,大約是基督誕生前750年,與迦太基戰爭大約是前200年,直至冬季如今,不過550年,羅馬歷史的演化已是大幅更迭變化。除了歷史事件的紀錄,六年級學生開始練習進行討論及回答問題,並嘗試與自身的聯想。藉此發覺其中的因果關係,而帶來更寬廣的意識啟蒙。
例如:羅馬建城初期是由一群粗野的牧羊人或是作奸犯科的殺人犯所組成,如何演化成堅強偉大的羅馬大軍?那你呢?(你又是如何發展成現今的你?)
孩子善於故事脈絡的書寫,甚至可以忠實地紀錄了老師的講述內容,但是對於問題討論上的思考靈光顯得微弱,總要在偶而的吉光片羽中搧風點火,協助他們點亮火焰,此刻,團體的力量便顯更加重要,總是可以在他人的答案中激起另一個發現的火花。於是,師者代替學習中的孩子統整答案、歸納結果。幾雙年輕的眼神,看似清亮,卻又時而迷茫,對於思考肌肉的使用仍是陌生。
在各種事實發生的討論中,我們結論出: 羅馬人善於堅忍,而非柔弱; 羅馬人崇尚力量,而非機智; 羅馬人講究實用,而非美觀; 羅馬人追求巨大,而非華麗; 羅馬人就是事實,而非想像。
因此,羅馬人自小嚴格訓練他們的孩子,莊嚴、秩序、堅強、適應,不管是面對嚴酷各種的考驗,羅馬人一無所懼。羅馬軍隊在嚴格的紀律與訓練中壯大,羅馬疆域因此不斷擴充。這也就是此刻,我想帶給六年級的意識,他們必須被鍛鍊,也自我要求。才足以累積實力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發展。
無論是讀寫算的學習之外,生活課程的練習也需給予鍛鍊,與土地的工作、環境清潔的實作、體能上的鍛鍊..皆需持續有韻律的進行,願我們能親眼見證孩子發展的次序與美好。
本週進入了將臨期(待降節,advent),帶領孩子在家中佈置一個神聖空間,無關乎大小,即使是一張桌子也行,仔細進行清潔,擺上黑暗冬日的燭光,透過外在環境的聖潔帶來內在靜定的力量。在等候基督降臨的期間約定口不出穢言,亦不與人爭吵,盼望帶給彼此和空間上的安息與靈性之光。
祝福我們 在最深的夜裡找到靈光
六年級導師 藍惠真 20201129
感謝與叮嚀:
家長回響:六年級: https://goo.gl/forms/IYIXqtel6UwG4NEx2 |